【丝路日记】1975年9月,我们开始第1次丝绸古道行。从北京出发,到乌鲁木齐。在天山、伊犁、昭苏、吐鲁番、喀什、塔什库尔干等地写生。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天山》、《塞里木湖》、《野马渡》、《火焰山》等画作,历时4个多月。

我和一位同事带着40多件行李,坐了88小时的火车来到新疆。那是1975年,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沉重时代的末期,已在工厂干了六年钳工的我,被历史博物馆借调了去。他们正准备创作一组反映祖国壮丽山河的画作,其中天山就是组画内容之一,由我和同事承担下来。

【丝路日记】1978年,我们开始第2次丝绸古道行。6月,在新疆天马之乡乌孙古国、博乐、伊犁等地写生。8月,由库尔勒出发,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1979年除夕到达莫高窟……

当时还没有铁路和公路,很多地方也大多是搓板路,有的甚至是盐路、红柳枝铺的路。有汽车就坐汽车,没有汽车就在路边找任何可以搭乘的车,公路局的,运输队的,公社的拖拉机,老乡的毛驴车,当然也少不了徒步而行。这次环行除了干粮、衣物、画具,我们还带上了行李,作了最坏的打算。


流沙新客 赵以雄 1978 纸本油画 54×54cm

【丝路日记】1975年,我和同事第一次来到乌鲁木齐。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街上有人穿有颜色的裙子!(对比:北京街头以蓝色为主,几乎没有其他颜色。)维族妇女不时三三两两或汽车或步行在我们面前经过,他们的头上几乎都扎着色彩鲜艳的头巾,鲜红、翠绿、浅粉、湖蓝。他们说笑着,一串串咯咯的笑声,不时飞向天空。啊!色彩,终于又见到了色彩。


古道新集 耿玉琨 1978 绢本国画 100×200cm

在以后的时间与经历里,更让我不断重复着别样的感受!天山秀美无比,灿烂的阳光为雪山涂上一层薄薄的金色,像娇艳的女神;温润碧绿如玉般的天池……新疆的异域情调与风光更让我兴奋不已,真好像在另一个世界。我饱览风光,吸吮着大自然的养分,好像要醉了。大自然快要把我融化了。

【丝路日记】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唐代的时候不仅驻有重兵,而且非常繁华,往来的商贾、传教士、各族的旅行者熙来攘往,城内旅馆、商铺鳞次栉比。但时光流转,当年的繁华早已不留印记,可吐鲁番附近的火焰山却一直是最好的见证。

我们虽然不是第一次来火焰山,但一直苦于找不到他的魂魄,因为我们看到的火焰山完全不是《大唐西域记》中描述的那样,升腾着数十丈高的焰云,也不似古诗词描绘的那样赤焰跳跃。

我们决定住下来,从早到晚守着火焰山,与它亲密接触,一寸一寸探寻它的肌理,一段一段专注他从晨到昏的色彩。接近中午,强烈的阳光使山石颜色泛白,也没有了阴影,火焰山也不再有火焰了。


火焰山 赵以雄 1978 布面油画 54×54cm

【丝路日记】南疆是开放的。喀什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刚跋涉过沙漠的驼队要在此修整,准备翻越帕米尔高原;西来的商队因为刚刚翻越过高原也要在此驻扎,决定转运还是东进,所有的商人都要在此补充给养。所以,农耕文明所没有的文化在这里十分繁荣,各种制造业、手工业也非常发达。

南疆又是封闭的。随着丝路的遗弃,喀什、南疆成为相对封闭的地区,直到今天还是单纯的农业之地,相对保存着近乎完好的古代风情与传统,以及与西域交往而保留下来的习惯。那一切在今天看来还是那样的古朴、纯粹。


南疆晨曲 赵以雄 1978 布面油画 54×65cm

【丝路日记】1982年5月,我只身一人赴青海西宁,在塔尔寺写生。我永远忘不了那一次旅行——北京到西宁,我是坐着硬座去的。那个座位靠着窗户,我一坐就是两天两夜。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省钱。当时我是工人,没有外出的补贴。我是想去长江、黄河的源头。

当我坐着公共汽车去刘家峡水库的时候,鼻子开始出血,怎么也止不住。到达目的地,血是止住了,但浑身无力,不要说背画箱,连走路都走不了。我只好住下,看中医、吃中药。整整一个月,每天都是太阳升得老高,我才慢慢从住的地方走到街上的一家中药店,在后院为自己煎药,喝了之后,再慢慢走回来。心情又沮丧又压抑:沮丧自己怎么会有这种莫名其妙的出血症,而且身体坏到如此程度,独自一人困在举目无亲的地方;压抑是不知自己还能不能再走丝绸之路,再访高原。30个日夜不知是如何度过的。

【丝路日记】在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地方叫阿拉马力(蒙古语:苹果城的意思),地处霍尔果斯河的上游,这个地方在中国史上被称为弓月城。我们向边防部门要求了很久,才同意我们到这来。因为巨大的好奇与悬念让我们一定要到此一画。

当我们站在河边的山坡上,眺望整个地区时,所见与所想的反差之大,还是有沧海桑田之变。荒荒凉凉的样子,安静地待在那里,仿佛从来没有被人重视过。


弓月城遗址 赵以雄 1978 布面油画 54×65cm

【丝路日记】有一次我们俩抬着画箱去北疆。乘上公共汽车,满车都是维族人,只有我们两个“少数民族”。那是一辆国民党时期的俄式老汽车,走在摇摇晃晃的路上,沿途时常看到成群的骆驼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般骆驼运完东西,主人就会散放,自己或骑马回去或去他地办事。骆群会自己走回家中。它们看到汽车会兴奋起来并与汽车你追我赶地赛跑。这时同座的一位维族女教师轻声对我们说:“他在唱你们呐。”“是什么意思?”“车厢里哟有两位画家,他们从北京来,他们要去哪里啊?他们要去画画,画我们新疆……”。

【丝路日记】当年在丝绸之路的北线上,黑城、白城、红城均是重镇,尤其是黑城,在马可o波罗的游记中有着详细的记载。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派强弩将军路博德在现内蒙西部额济纳旗附近筑居建城,这是黑城最早的雏形。北宋末年为西夏重镇,是黑山威福军司所在地,始称黑城。

我们听说一支考古队正在黑城考察才执意要去的。在我们再三恳求下,大本营同意我们搭便车过去。出发前,年轻的司机开玩笑说:“我已将遗嘱写好了。”可当我们迷路之后,我就不觉得那是玩笑了。

从中转站到黑城不过几十公里,按说半天就到了,但因为没有路,我们只能寻找着骆驼队的脚印前行。沙漠上有一层硬而脆的碱壳,骆驼走在上面没有问题,可一旦车压碎了这层壳,下面的细沙就翻涌上来,车就开始缓慢地下沉,任你如何给油也无济于事。


黑城 耿玉琨 1983 国画 54×54cm

【丝路日记】1986年11月,我们开始第10次丝绸古道行。这一年,我第一次去伊拉克,参加巴格达国际文化节。同团去的人在不停地购物,我就跟着不停地画速写,他们买什么我就画什么。回来后有一点美元结余。我们没有舍得买电器大件,而是又借了一些钱,买了一辆进口的菲亚特汽车,整个费用加起来才9000多元。我们终于有了第一辆车!!!

想到有车以后的种种便利,我们俩兴奋得几夜都没有睡好。自己有车之后,我们有了一个更加伟大的计划,那也是我们一直埋在心底的理想:我们要自己驾车从头到尾走一遍丝绸之路。


银驹 赵以雄 2005 布面油画 100×100cm

伊斯坦布尔,地跨欧亚两洲,扼黑海咽喉,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公元359年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称拜占廷。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始称伊斯坦布尔,它有一千多年的都城历史,与丝绸之路起点中国的古都西安,遥遥相望。伊斯坦布尔有清真寺450多座,“蓝色清真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寺院。


蓝色清真寺 赵以雄 1990 布面油画 54×65cm

萨姆松是土耳其北部黑海南岸的港口,对面是俄罗斯的奥德萨港,黑海是欧洲东部和小亚细亚之间的内海,西南经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与地中海相通。水深1200米,为不冻港。


黑海码头 赵以雄 1990 布面油画 54×65cm

【丝路日记】1987年10月,我们开始第11次丝绸古道行。第二年伊拉克又发来邀请,给了30个名额,北京画院没有人愿意去。我想很多人大概是不了解伊拉克,以为那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我却十分向往再次踏上那片土地,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文明古国,更多地了解丝绸之路。


圣城夕照 赵以雄 1987 布面油画 100×100cm

【丝路日记】1989年3月,我们开始第12次丝绸古道行。3月,我们在樱花即将盛开的时候踏上日本国土 ,《丝绸古道行》画展在东京世田谷美术馆开幕。在一个月的展期中,除了正常的讲学外,最多的应酬就是和画廊的老板。他们不断递上名帖,希望请我们去画廊小叙,无奈我们对卖画赚钱并不热衷。我们去的最多的是博物馆。

展览结束之后,我们乘上火车,沿着遣唐使走过的路去考察丝路向东延伸的部分。我们遍访鉴真故居、徐福墓、蒙古冢、赤间神宫、昭提寺、正仓院等丝路故地。

【丝路日记】1989年10月,我们从北京出发,开始第13次丝绸古道行。我们经西北六省,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印度河在巴基斯坦写生。考察有关亚历山大东征的情况、佛教艺术发源地陀罗国的雕塑、法显和玄奘西游记述的胜地,以及印度河两岸的哈拉帕、摩亨焦达罗古城。

在知道9o11事件,知道美国向阿富汗基地组织开战后,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了。这个地方成为一个特别的聚集地。


瓦开伯尔山口的士兵 耿玉琨 1990 国画 54×54cm

自由纪念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西郊,原名“巴列维国王纪念塔”,当地人称它为“伊朗大门”。1971年10月,为庆祝波斯帝国建国2500周年而兴建,建筑具有萨珊王朝和萨法维王朝的风格,高45米,乘电梯达顶端,可远眺德黑兰市区,塔底有博物馆和电影厅。


自由纪念塔 赵以雄 1990 布面油画 54×65cm

【丝路日记】1989年10月,我们开始第13次丝绸古道行,历时8个月。1990年4月,我们从巴基斯坦西部进入伊朗高原,在设拉子、波斯波利斯、德黑兰、大布里士等地,考察大流士宫殿、陵墓和伊斯兰名城。

最让我们着迷与留恋的是波斯的宫殿遗址:高大的石柱巍峨入云,巨型的遗址与精美的壁画、雕刻让人感慨2500年前波斯人精湛的技术与近于奢华的文明。我们沉浸在遗址前专心绘画时的感觉是最快乐的,那一笔一笔是我们走进古代的脚步,是我们进入当年场景的钥匙。


波斯波利斯 耿玉琨 1987 纸本国画 54×54cm

【丝路日记】1991年8月初,我们开始驱车进行第14次丝绸古道行。这一走就是两年多,几乎走遍中国,凡是与丝绸有关的地方都去了。我们执着地开着自己已经破旧的吉普纵横在祖国的大地上。上下青藏高原,在冬天跨越秦岭,历经蜀道之南,在盛夏探访海南,在雨雪霏霏的冬季走在丝绸的出产地……吃在车上,住在车上,快乐而充实。无数的艰难险阻换回了一摞摞的绘画作品。


途中 河边洗衣服 1991

【丝路日记】一到罗布林卡,就会被那优美宁静、浓厚神秘的建筑与园林所吸引。我们从大门画到内宫室,尤其是那极具藏区特色的宫门和窗户。正值深秋,淡绿、金黄、紫红的树叶像藏毯、唐卡佛画,在黄色宫墙的衬托下,处处是浓醇的图画。


罗布林卡夏宫 赵以雄 1990 布面油画 54×65cm

【丝路日记】玉门关与张骞有着割不断的情结。想当年张骞出使西域,走访了几十个国家,开辟了最早的友好外交。

我们从青藏高原下来,在敦煌稍事休息后,又忍不住来到玉门关。在半睡半醒中,我们迎来了黎明。老赵推我起来,我们走出院子。不远处就是湖岸,我们并肩站在湖边,看着太阳慢慢升起,水鸟在湖中飞翔,绚烂的早霞自由追逐着湖水、飞鸟、枯黄的水草和芦苇,肆意地改变着一切色彩和亮度。这正是画画人最陶醉的时刻。

我们和当地向导王师傅成了朋友。他对我们说:玉门关去得最多的是日本人,每次我都告诉他们只待40分钟,过时不候!他们也只能拍拍照。但你们不一样,你们是咱们自己的画家,在咱们自己的土地上,你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画多久就画多久,我等着。”


玉门关 赵以雄 1979 布面油画 100×100cm

【丝路日记】当年的嘉祥是齐鲁重镇,农耕发达、桑蚕兴旺。武梁将军的墓庄严气派,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汉画像石,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我们本来只是沿运河而走的过客,没有想到驻足在这批汉画像石前,并被它们所吸引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我们决定留下来,把所有的汉画像石临摹一遍。我们知道自己又开始干一件“傻事”,但这批汉画像石已经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无法离开了。

【丝路日记】1994年4月,我们陪马兰西亚画家黄先生深入内蒙牧区,采风写生,开始第15次丝绸古道行。

我们告诉黄先生第一次来内蒙时,是两位蒙族小伙子骑着自行车带我们去游览市容。等我们开车再来时,我们走额济纳,写生千年不死的胡杨林,过毛乌素沙漠,在秃尾河畔挥笔。但让我们停留最多的,还是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与牧人。


弱水余波 赵以雄 1983 纸本油画 54×54cm

【丝路日记】在靠近云南的一座山中,我们居然发现了一个用古老的造纸技术在生产纸张的作坊。山上的清泉不疾不缓地注入池中,工人在手工一张一张地制作着纸张。我们饶有兴致地停下画起写生来。现在只有在博物馆才偶尔会看到这种古老的手工造纸方法,但在这青山碧水之间,他们在野外开着这样一个作坊!真是非常有意思。

【丝路日记】1991年8月初~1993年9月底,我们开始第14次丝绸古道行,历时700多天。我们开车从西藏返回甘肃,经天水翻越秦岭到陕南,经蜀道入川,到达黔滇。2300年前,早在张骞尚未出使西域前,远达印度的身毒蜀道(身毒是印度的古称)就是这里。由于它始于丝织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并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雅安下里山村 1992 布面油画 54×65cm

长安今称西安,是汉唐等十朝的首都,丝绸之路东方的起点,大雁塔是唐代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唐永徽三年(公元 652年 )玄奘取经归来,建塔用以储存带回的佛经,适有大雁从空中坠落,故名大雁塔,塔南门两侧有禇遂良书写的名碑二通。


大雁塔 赵以雄 1979 颜色铅笔画 25×20cm

福建泉州清净寺在涂门街,是中国伊斯兰教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门高20米,寺内有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的《上谕》石刻一方。


泉州伊斯兰清净寺 耿玉琨 1992 国画 54×54cm

文峰塔在江苏扬州南门外官河南岸,古运河入江水道三湾子处,塔建于明万历十年( 1582 )。这里曾是重要码头和造船中心,许多大型海船在这里制造。唐代鉴真和尚就是由此东渡日本。


扬州文峰塔 耿玉琨 1993 纸本国画 54×5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