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美术馆
         ——可移动的,永不落幕的美术馆

数字美术馆实体空间

数字美术馆简介

数字美术馆始创于2009年,是全球首个公益性的高科技艺术展示空间。它整合了现代科技在当代艺术实践及展示交流中的核心优势,是21世纪全球化概念的美术馆——“可移动的永不落幕的美术馆”。

数字美术馆包括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赛博空间美术馆)两种意义:

数字美术馆实体空间——可移动的高科技艺术展示环境——基于世界各大美术馆、艺术机构实体空间的“全球化的美术馆”

数字美术馆虚拟空间——“赛博空间美术馆”——单机运行的大型数字化可执行文献和大型三维仿真、全景再现网络交互展示平台(http://www.vrdam.com/)

数字美术馆实体空间包括以大型环幕、大型三维立体投影、头盔显示器、360度可触摸设备、数据手套以及各种多感知系统为核心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混合现实”环境。其基本特征是多感知性、深度沉浸和临场体验。


在数字美术馆实体空间展示的VR艺术
在数字美术馆实体空间,传统意义上的观众正在向“参与者”、“交互者”甚至“玩家”转变,艺术对于他们而言,已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被赋予了一定的自主权、可操控性以及前所未有的浸入式体验。

在国际各领域高端文化层次的支持下,数字美术馆携手当今前沿科技力量,突破性地把基于VR、AR技术的3D虚拟互动体验模式和Web3.0技术结合,致力于打造“赛博空间”中的新型美术馆,探索出一种超出静态叙事的美术馆空间,一个依托于先进的媒体技术的“社会性智能体”,全面挑战传统的艺术创作、展示、交流等层面,缔造当代艺术的“第二生命”。


单机运行的大型数字化可执行文献——“永不落幕的美术馆”
具有自主浏览、实时交互、临场体验等智能化属性。永久保存美术馆、艺术机构的展览史
观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感受到比现场空间更具优越感的互动式操作

数字美术馆的建设是推动国际美术馆事业在数字领域发展演进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实验,它不仅作为理念对传统美术馆空间形成了冲击,而且作为现代科技前沿的综合体现,为当代艺术的展示与交流提供了“动态叙事”模式,同时也为美术馆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树立了长效机制。

VR艺术研究推广中心

数字美术馆“VR艺术研究推广中心”成立于2010年3月20日,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首家明确倡导VR艺术(Virtual Reality ART),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进行研究与推广的公益性学术机构。

VR艺术研究推广中心是中国VR艺术研究中心(CVRARC)的前身。

【“中国VR艺术研究中心”是经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正式授权的一个全国性非盈利学术研究组织,中心依托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VR艺术研究推广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与世界先进科技文化同步并行。


具有交互性和超文本特征的VR作品(360环幕立体投影)
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引擎提供的各种互动反馈式操作,感受VR艺术带来的强烈的沉浸感、临场感

VR艺术作为人类艺术史发展衍变的重要方向之一,符合人类文明基于工具革命而发展的传统逻辑,它依托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代艺术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一环。这一伴随着虚拟现实时代的来临而产生的新的艺术美学逻辑,将把人们带入由多感知系统和灵境技术创造的的深度沉浸以及心灵震撼体验,并由此引发艺术带来的更为深远的人文思考与人类新的灵性探索。

中心致力于把VR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进行推动,而不仅仅是把它视为一项新的媒体艺术。我们希望与艺术家一道,通过诉诸于对VR、AR等技术思想的把握和超越,努力探索出基于灵境科技的成熟的方法论体系,建立相关美学批评,逐渐完善其艺术价值体系。

目前在前期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心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VR艺术的核心研究机构,旨在为VR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构建完整的学术推广体系,挖掘和培养更具潜力与价值的VR艺术家及策展人,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相关对话机制,现已逐步建成以围绕该项研究为宗旨的“四位一体”跨学科整合平台。

遥距临境 (Telepresence )

“遥距临境”理论,曾在美国哲学界引起广泛反响,基于这一基本构架的相关理念一度催生了美国Second Life,该理论的原创者、著名哲学家翟振明教授与数字美术馆李怀骥先生合作研发的“交叉通灵传感装置”,再一次引证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原创哲学观点,并将该理论中的一系列思想实验推向了实证的层次。

“三媒合一”——影响当代媒介历史变革的“出版革命”

【三媒合一是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三种不同媒介的汇聚与互动互补,融书籍阅读、视频欣赏和网络浏览三种功能为一体,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体验传递信息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

“三媒合一”理念由数字美术馆首创并积极推动,其核心思想,定位在与传统媒体互为促进的改良力量上。

2011年5月3日,数字美术馆实现了国内首个三媒合一实例,用户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平板电脑、ipad以及手机为视听终端,通过报纸、杂志等刊物,即时性、互动性地享受到多重阅读体验和媒介服务,可以登录到指定网站阅览,使用特殊代码观看网上视频内容,也可以利用共享数据中心提供的IT资源,创建灵活动态的、私有性的云基础架构,或可基于虚拟机的云服务,不断更新数据,动态延伸和扩展数据中心容量。

多种媒介的互动互补,正不断改变着21世纪的媒体格局。在网络、移动通信以及灵境技术带来的媒体革命新语境下,李怀骥率领数字美术馆团队通过对云计算、模式识别、射频嵌入等各种智能技术的扩展性应用,整合研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的核心优势,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媒体理论架构,开创性地实现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的“三媒合一”,这不仅意味着当代媒体将进入一个更加多元和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标志着一场影响其历史变革的新的媒体浪潮已经来临……

媒介是改变我们生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三媒合一”是对人类本质力量的一次提升,它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作为当代社会最具创造活力的文化形态,它的产生势必将引发一场影响当代社会历史变革的“出版革命”。

国内首个“三媒合一”实例

由数字美术馆策划并完成制作的“三媒合一”作品《新版“常青指路”》,是当今三网融合语境下首个可以通过电脑显示器、ipad以及手机等移动媒体,图像识别(出版物中的)标识、图片,从而产生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效果的智能体实例。

该例兼具“交互性”和“超文本性”两大特点。它突破性地把基于VR、AR技术的3D虚拟互动体验模式和云服务、Web3.0技术结合,被誉为“当代出版史上的里程碑”。现已生成网络版和单机版两种形式。

智能一体化实例《新版“常青指路”》,打破了基于传统视听的静态叙事模式,旨在通过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论和艺术价值体系,构建新时期三网融合媒体体验、下一代云计算理念,同时将“三媒合一”理念推向实证的层次。而由之产生的交互反馈式操作、多维视听传播、随机性动态体验等模式,正在全面挑战传统的图书出版以及新媒体艺术创作、展示交流等层面,它是三网融合时代人们文化交往和生存体验的未来时。

案例说明:

电脑显示器、ipad以及手机识别图片的AR(增强现实)效果(网络版和单机版两种形式):

当摄像头识别到出版物上的图片(图一)时将启动动画文件(1);

当摄像头识别到(图二)时,画面转为动画(2);

当摄像头识别到(图三)时,画面转为动画(3)。

数字美术馆的团队:

数字美术馆拥有资本、科技、哲学与艺术四位一体的策划整合团队,为多领域的跨界合作搭建平台,为艺术家提供国际前沿科技力量的支持,力行推出符合世界先进文化的艺术形态与风格,整合各方智慧转化为创意生产力,努力推动一场影响当代艺术历史进程的观念革命。

数字美术馆的理念:

数字美术馆团队秉承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理想,旨在通过与各领域间高端文化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探讨二十一世纪中国艺术在世界文化新秩序中的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把脉世界科技与哲学发展大势,重建艺术价值标准和参照体系,以期待当代艺术在全球格局中更大的文化活力的提升。